資深壺友看壺的時候
都會著重看一下紫砂壺的壺底
壺底有什么重要的?
為什么高手一看壺底
就知道壺的好壞?
壺底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信息
所以看壺要看底!
大彬壺竹刀濕刻留款,曼生壺時代的棄款鈐章,現(xiàn)在的壺底蓋章又加款,有的還會刻上與壺意境相諧的詩句。壺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,今天我們就來揭示一下壺底的秘密!
壺底類別
壺底有方與圓、凹凸與平、圈足與起腳、筋紋與樹樁等形式。大致可分為素底、捺底、加底(圈足)、釘足四種,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、暗接兩種,直方挺直造型的壺宜用明接,圓韻渾樸的造型宜用暗接處理。
(1)平底:壺底素面,無任何加工,因無大量茶水承載之虞,多為小品,如“水平”款式。
(2)加底:在壺身成型時加一道圈足,并用脂泥復(fù)合嵌接,亦稱“挖足”加底,應(yīng)視主體造型而設(shè)置。
(3)一捺底:捺與摁同義,制作省工省時,以手指或借助版型,用捺底處理圓器造型趕緊利索,簡練靈巧,如一粒珠、木瓜等圓器。
(4)釘足:它源于銅器鼎足,用釘足支架壺體,穩(wěn)而不滯,透出靈氣。型制大小,釘腳高、矮、粗、細(xì)宜視主體而統(tǒng)一協(xié)調(diào)。
壺底規(guī)律
千百年來無數(shù)紫砂匠人不斷的試驗與提煉,不斷演化,什么壺型配什么壺底,使一些經(jīng)典壺的壺底有了“定律”。
如石瓢壺一般都是三足鼎立,傳爐壺則是四腳撐起;井欄壺常為加底圈足,線圓壺則多為一捺底;供春壺的壺底一般都是不規(guī)則的內(nèi)凹底,南瓜壺則是瓜棱線聚向瓜臍。
相應(yīng)的在用壺時,配個養(yǎng)壺器,避免壺底形成頑固的水漬茶銹;擺壺時,最好選用木制的壺托;端拿時,高壺與大壺千萬別蹲底;筋紋與花形壺底注意別與硬物摩擦。
紫砂壺底講究與壺整體匹配、渾然天成,提攜整器的神韻。諸多樣式的紫砂壺底,并不是隨便加的,應(yīng)是與全壺一氣貫通,有時一個好的壺底會成為神來之筆!